五千多年的历史让中华民族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在这些灿烂的文化瑰宝中,一众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们的生活中熠熠生辉,昆曲、古琴、针灸、篆刻……
非遗创意节
为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唤起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从2007年起,BMW发起的“中国文化之旅”已经探访了11年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回“非遗创意节”就是此次活探访活动的收官之作,不仅将这11年间有代表性的各地非遗工艺带到北京,为公众展示了非遗传统手工艺。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长沙窑铜官陶瓷烧制技艺
湘西竹编

成都漆艺

湘绣

2017 BMW中国文化之旅
今年8月设计师王杨受邀参加了
“2017 BMW中国文化之旅”
近距离探秘湘西绝妙的苗族传统手工艺
湘西苗绣是湘西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与中华民族的上古历史密切相关
其刺绣热烈奔放,也极富蕴意

苗绣作为苗族历史的缩影意义重大
但是除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以外
它还肯定了妇女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当善绣的妇女因绣品的流通而掌握了经济主权
她们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得到了提高

苗画,脱胎于苗绣
起初苗家妇女一般是先将要绣的花样
构思好剪铰出来
贴在布面上,再依样穿针刺绣
后来有人直接在纸上把花样画出来供人绣
而且还在花样上加了颜色
使之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装饰品
“亦画亦绣”,美化人们生活

苗画是苗族人根据自己的生活方式
和审美意识创造出来艺术形式
它古老、质朴且装饰性极强
它是折射苗族文化的形象符号载体
很好地将苗族文化信息、传统吉祥图形传承了下来
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
繁复的装饰和
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

这些多姿多彩的服饰图案
在历史的洗练中成为了苗族的符号和语言

苗银技艺是现今非遗技艺中
工序最为复杂的技艺之一
苗族传统制作方法打制银器的技艺
需经吹烧、锻打、镶嵌
擦洗、抛光等工序锻造后
才能制作出各式图案款式
整体造型注重点、线、面的结合
优美自然舒展
表现出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
设计师王杨助力“非遗创意”
在今年受邀参加了“BMW中国文化之旅”后
设计师王杨身体力行筹备数月
在“非遗创意节”上发布了
全新真丝刺绣包系列及首饰系列
意在唤起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
《有亭》系列
设计师王杨带来的《有亭》系列
采用传统双宫真丝面料
运用现代时尚的色彩配色
加以传统湘绣及苗银锻打工艺
“亭者停也,亭者景也
亭者情也,亭者蔽也”
形态各异的亭子从古至今
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着极大的魅力
设计师王杨构画图案
此系列采用苗族的“劈丝绣”
绣娘把普通的丝线劈分成多股极细丝线
穿针引线沿着图案轮廓刺绣
使之更加精巧、细腻
画面更富装饰性和层次感
既具传统底蕴,又不失现代感
使亭子这个中国传统的物件形式
成为现代人手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设计师王杨与苗绣非遗传承人吴宁
《融》系列首饰
《融》系列首饰运用苗银传承人的传统拉丝工艺
把每根银丝拉到0.3mm细再组合在一起
中间穿插红珊瑚珠子点缀
灵动而现代
赋予了古老的传统手工艺新的生命
传统手工艺其实并不老土乏味
相反在充满人工智能又现代化的社会
更能成为生活中的灵感来源
民间工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
才能持续它的生命力
保护和传承发展并重
非遗才能走入现代生活
传统手工艺还有更多值得我们探寻…